分类:新上线/ /36 阅读
当深夜的独白渴望温暖的回应
当成长的困惑需要安心的指引
蝶丽心理将与您共同:
解开情绪按钮,让心随之喜悦
聆听身体低语,重塑生命叙事
追随灵魂指引,活出真实自我
点击关注,开启有人见证的蜕变之旅!
小娴(化名)正深陷失恋的痛苦漩涡。两年的恋情,第一年宛如童话:男友对她百依百顺,满足她的一切需求,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魅力的女人。
沐浴在爱河中的她也常担心男友会离开她,敏感的小娴反复的试探,男友一次次的浪漫妥协也让她沉醉其中,开始深信除非她先提出分手,男友不会主动提出的。
然而,转折出现在第二年。男友强势的母亲来访,小娴习惯性的像平常一样要男友帮她盛饭,话一出口就发现了男友的迟疑和母亲的不悦,敏感的小娴捕捉到了异样,也在心底暗暗责怪自己大意了。在责怪的那一瞬间也击碎了小娴的安全感。
她预感到,若步入婚姻,那个将她“捧在掌心”的男友可能不再存在,因为横亘在中间的,是男友相依为命的单亲母亲——那个为他遮风挡雨、耗尽心血的女人,也是他发誓要接来同住的至亲。
自此,男友不再唯命是从。小娴的焦虑如野草般疯长,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她越是激烈地索要曾经的关注,男友就越是退缩。
小娴的情绪开始变得无法控制,经常歇斯底里的朝着男友大吼,说出很难听的话,事后又很后悔的向男友道歉。
终于,在再一次激烈的冲突后,男友决绝地提出了分手。这对小娴而言如同晴天霹雳——她从未想过,那个“永远不会离开”的人,竟会先转身。
恐慌瞬间淹没了她,仿佛回到了童年深夜,醒来发现父母已去上夜班,独自置身黑暗空屋的无助与恐惧——无论怎样哭喊,都无人回应。
曾经,男友的“有求必应”是她坚实的安全基地。然而,这个基地崩塌了。
在成人依恋理论中,我们渴望伴侣成为稳固的“安全基地”——一个情感的安全港湾,能及时回应我们的需求。我们理所当然地寻求他们的情感可得性。但若他们无法持续回应呢?
小娴的男友在面对小娴种种的要求也能做到有求必应。但时间一长,男友开始受不了,不再处处都满足她。直到后来母亲的介入和反对,让他们曾经美好的爱情开始产生裂缝。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成了家常便饭,小娴的焦虑指数飙升,情绪失控,开始疑神疑鬼,怀疑对方不忠。
争吵最终因母亲的不满而引爆,男友彻底抽身:清空所有个人物品,拉黑联系方式,仿佛从未存在过。小娴在空荡的房间里歇斯底里痛哭,恍然如梦。
随后的几个月,她状态全无:工作迟到,经常因情绪失控而请假,莫名哭泣,彻夜难眠。
她感觉自己病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缠绕着她。一次深夜的惊恐发作让她感觉自己濒临死亡,自己几乎无法呼吸,全身发抖无法控制。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贝克的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对健康的深远影响:美满的婚姻有助于缓解高血压等疾病;而充满抱怨、无法满足彼此依恋需求的伴侣关系,则会导致血压飙升,长期焦虑不安会显著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小娴的身心症状,正是“安全基地”缺失后,依恋系统长期被激活带来的沉重代价。
依恋机制有其固有的运作轨迹和节奏。彻底将一个人从情感和记忆中剥离,需要漫长的时间。
对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而言,这种敏感性和对被抛弃的恐惧,会使得依恋系统处于更持久、更强烈的激活状态。
这正是小娴在男友决绝分手数月后仍深陷痛苦、难以自拔,甚至产生自杀意念的核心原因——她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者。
看看你是否和小娴一样:
* 你非常渴望与恋人亲密无间,享受粘腻的感觉。
* 但你常常害怕,担心恋人并不像你那样渴望亲近。
* 你会将巨大的情感能量倾注于关系中。
* 你对伴侣情绪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异常敏感,容易将其过度解读为与己相关,从而产生大量负面情绪和低落心境。
* 这种状态下,你容易冲动说出或做出事后后悔的话和事。
* 然而,如果对方能给予你充足的安全感和抚慰,你的忧虑会大幅减轻,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一个人的旅程92--从愤怒到丰盛:曼陀罗里的金钱涅槃
●探索内在工作途径在个人成长中的运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