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离开”,是一生的“伤”

分类:新上线/ /886 阅读

人到中年,面对身边突如其来的“死亡”,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触动,只是有的触动是浅浅的感怀,有的是深入骨髓的疼痛。人这一生的命运,到最后的终点都是殊途同归,只是或早或晚。

一直认为早早离开的那个人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不用去承受“分离”之痛,“失去”之伤。

目睹了好友父亲的突然离世,内心感到害怕,不是害怕“死亡”本身,而是害怕“死亡”所带来的伤痛,害怕的是活着的人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离开”。

我了解她对爸爸的爱,也了解她对感情的看重,所以我不知道她该怎么面对?看着她不知所措,目光呆滞,一脸茫然,僵硬的身体仿佛早已不是自己了,看着她躯体化的身体,不由自主的抖,一个人坐在墙角默默哭泣时,我跑过去抱住了她,语无伦次竟不知如何安慰,只是抱着她,拍着她的背,让她在我的怀里肆意的哭泣。心疼她承受的痛,心疼她没有爸爸了,心疼她最爱的人走了。世界仿佛静止了,从此那声“爸爸”再也无人应答了,庇护她的大树真的倒了。

上一次的无法入眠是因为琴姐父亲的突然离世,这一次是因为她的父亲,都是突然的离世让人措手不及,无法承受,不同之处是琴姐的父亲是耋耄之年,她的父亲是六十出头。她们都是我心里特别在意的人,而作为旁观者,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的流泪,静静的陪伴。叔叔的离世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因为我们是一样的年纪,而她却早早经历了这样撕心裂肺的“伤痛”。有人说亲人的离世是一生的潮湿,我想说亲人的离世是一生的伤痕,无法愈合无法忘怀,每每想起依然泪流满面。

人到中年怕的不是死,怕的是所爱之人承受不了失去之痛。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对疼痛的感知不一样对死亡的态度也大抵不一样吧。感情太过敏感的人总是更容易受伤更容易“触景伤怀”。因为我们之间太过熟悉,也因为我们同居数载惺惺相惜,更因为我们把“情”看的太重,尽管平时各自忙碌,但是也会时常关心,因为这样的“在意”,所以她的痛我深深的懂得。亲人的突然离世不仅重重的击倒了她也击到了我,连着好几个夜晚不能入眠,总是在想,如果是我,我该如何面对?黑夜的眼泪总是更容易淹没人的思绪,我给父亲发去了短信,“爸爸,健康永远第一位,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累了就休息,渴了就喝水,您和妈妈在,我们才能幸福。”我知道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爱就在,父母在,靠山就在,父母在,幸福就在。

陪着她送了老父亲的最后一程,她哭的撕心裂肺,甚至到了失声的地步,嘴一直张着却没有声音,泪流满面,我搀扶着她,在老父亲入土为安的那一刻,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声的喊了一声“爸”,这声“爸”是心底的不舍,是深情的呼唤,而“爸爸”再也无法应答。

极度伤心的她仿佛就是一个行走的“工具人”,踉踉跄跄,跌跌撞撞,明明是很平坦的路,她却走得崎岖不平,异常艰难。一个月前明明还是个幸福的孩子啊,如今却再也没有爸爸了。庆幸的是她对爸爸的爱从来都是百分之百,即使到最后一刻也从未想过放弃,她真的尽力了,也把自己最好的爱都给了爸爸。看着她,我满眼心疼却又无可奈何,满心的话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这个“坎”无人能渡她,惟有她“自渡”,但愿在时间的长河里她的伤口能慢慢结痂。老父亲虽走了,但是爱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爱,“父亲”一直都在她的身边。我果果说“阿姨的爸爸变成星星飞到天上去了,他想他的孩子了,就能在天上看到”,是啊,叔叔想她的女儿时也一定能看得到。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心是向下长的,有了家庭之后,作为子女我们把大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也常常忽略父母,不是不爱,而是在自己忙碌的生活里忘记了“最爱”我们的人,也忘记了父母始终惦记他的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以前爸妈说的不对时我会反驳几句,现在爸妈说的不对时,我也是微微一笑。以前年少不懂父母“爱”,为人父母时才懂父母“爱”的深沉。一个电话,一句关心,一件衣服,一把剃须刀...等等的小细节,小礼物都是我们对这份爱的“回应”,父母想要的不多,就是我们“简单的陪伴,暖暖的爱”。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余生,请爱我们自己的“佛”,全力以赴,尽情去爱,即使“爱”离开也无怨无悔。

愿你我,都勇敢的过好这一生,愿我们的父母都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愿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所爱,自由洒脱,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一个喜欢文字,码字的80后,风雨中爬行的小蜗牛。文风朴实,喜欢用最简单的文字叙说最美的情感、最好的故事。如果你有故事,你想对他说,告诉我,我们一起把它变成最美的故事。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5 热门短剧资讯网(www.69shuba.ac)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