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新上线/ /473 阅读
1989年4月18日,黄文秀出生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这里地处大石山区和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只能种点玉米、甘蔗。
但大山挡不住求学之心。靠着教育扶贫资助,她走出深山,考入山西长治学院,后又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姐姐黄爱娟含泪回忆:“小妹常说,她是靠政府资助走出大山、上完大学的,她将来要回来建设家乡。” 饮水思源的种子,早在她心中悄然萌芽。
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导师曾建议黄文秀留在北京发展。
面对繁华都市与贫瘠故乡的抉择,她的回答朴素而坚定:“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回到百色后,黄文秀在市委宣传部担任理论科副科长。2017年8月,她主动到石漠化严重的田阳县那满镇挂职任党委副书记;2018年3月,她又请缨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乐业县,担任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有村民好奇地问她:“你是大城市的研究生,怎么会想要来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呢?”
黄文秀认真地回答:“百色是我的家乡,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
百坭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11个自然屯分散在大山深处,好几个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2018年初,全村472户中尚有103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高达22.88%。
初到百坭村,迎接黄文秀的并非掌声与鲜花,更多的是是质疑与猜忌。
村民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女书记充满怀疑:“莫当真,女娃娃,‘镀镀金’、走过场就回城。”
面对质疑,黄文秀收起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服,开始了她的 “长征”。
为了掌握全村实情,她翻山越岭,用近两个月时间遍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时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干农活边聊天;有的不会说普通话,她就努力学方言。
“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她在日记中欣慰地写道。村民们也渐渐接受了她。
百坭村有种植砂糖橘的传统,但种植模式粗放,交通不便,销路不畅。黄文秀四处联系,请来农业公司的技术员给村民上课。
“技术员几乎每个月都来好几趟给我们上课,大家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建起了标准化果园。”村民班统茂在黄文秀鼓励下,种植20多亩砂糖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产业造血是脱贫的关键。黄文秀带领群众将砂糖橘种植面积从100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八角从600余亩发展到1800余亩,还新增500余亩优质枇杷。
为解决销路问题,黄文秀组织村民学习电商知识,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
2018年,通过电商服务站销售的砂糖橘就达2万多公斤,销售额约22万元,为30多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500元左右。
除了产业发展,黄文秀还协调完成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蓄水池4座,安装47盏路灯,让村民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
她帮助村民申请小额贷款,为贫困学生争取补助,组织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
2018年,百坭村获得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称号。
2019年3月,驻村满一周年的那天,黄文秀的汽车里程表恰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她拍下仪表盘,在朋友圈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这条普通的朋友圈,成为她“扶贫长征”最生动的见证。
2019年6月16日,周日。黄文秀利用周末时间回到田阳老家,看望刚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不久的父亲。
午饭后,天空乌云密布,天气预报显示将有大暴雨。父亲看着天色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黄文秀叮嘱父亲一句“按时吃药”,便匆匆踏上归途。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她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焦急地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地地质疏松,雨季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当时,她坐在车里,看到已经有其他车辆遇险,就给同事发信息说:“有一辆已被水冲走,我不懂怎么办了。”
同事怪她不该冒雨走夜路,她回复了下图这条消息后,却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
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席道怀曾试图帮助她通过积水路段,但当他将车开到安全地带时,黄文秀乘坐的车已被山洪吞没。
黄文秀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年又82天,带领干部群众帮助全村88户418人脱贫,将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2019年,百坭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底,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
她牺牲后被追授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时代楷模” 等称号,2021年荣获“七一勋章”。
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这一庄严承诺。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念到黄文秀的名字,白发父亲黄忠杰替女儿戴上红花,泪落满襟。
走进今天的百坭村,新民居整齐分布,卫生室、小超市、电商扶贫网点一应俱全。文秀幼儿园里传出孩子们的笑声,文秀广场上村民悠闲散步。
村里2000多亩砂糖橘让种植户们年收入普遍达到数万元,多的有十几万元。2021年,百坭村人均可支配现金收入超过1.6万元。
“我还有很多想法,给百坭村设计一首村歌,再建立一个球场,还有建立幼儿园……”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这些未竟的愿望,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
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
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