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诗词中的“无理而妙”艺术手法

分类:新上线/ /582 阅读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诗词中的“无理而妙”艺术手法


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词人张先的诗词作评论时概括出来的。无理是指作家有悖情理、事理、物理一般规律的意象描写;而妙则是欣赏主体在受到无理描写的欣赏客体的艺术感染后所引发出来的审美快。北宋诗词大家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趋,其反常合道,即为无理而妙


北宋诗词大家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趋。反常合道,即为无理而妙。打破通常事理和用词规范,貌似无理,实则极有妙趣,令人涵咏不尽。无理而妙的艺术手法,通常表现在事理和语词两个方面。


一、事理上的“无理而妙”


指违反一般生活情况及思维逻辑,以无理的描写和叙述,更深刻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个人感情。比如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特别是末句开窗放入大江来,按常理大江是不可开窗放入的,但从北固山巅甘露寺开窗北望,目光掠过林莽千峰,壮阔的长江卷起拍天之浪,恍如向窗奔腾而来。其笔触之恣肆,造语之神奇,生动表现了长江恢宏的气势,以及诗人广阔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


再比如贺铸的《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花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词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看似无理,却彰显了词人不与群芳为伍的高洁品性,不随波逐流终于落得悲剧性的结局。既是词人个人际遇的写照,也正道出了众多怀才不遇的士子的无限感慨。



二、语词上的“无理而妙”


指描写事物时用词不合常意,却颇有意蕴。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其中,杨柳堆烟,看似无理,但此字恰恰表现了杨柳茂密、似烟雾堆积的形态,象征着闺阁女子那浓得化不开、理还乱的愁绪。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字,极言风之劲。暮春将去,落红乱飞,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无理而妙”在语词上的体现


语词上的无理而妙,通常是打破常规的语言搭配和表达,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在我的心头荡漾,本应是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而诗人却说在的心头荡漾,表现了自己对康河河畔柳树的深厚感情;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想象奇特,写出了潭水清澈可鉴,波光粼粼,色彩斑斓;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将梦与沉淀联系起来,写出潭水之美让人沉醉,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满载一船星辉,船小可容纳宇宙,想象博大丰富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这些资讯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5 热门短剧资讯网(www.69shuba.ac)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