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新上线/ /541 阅读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时59分,一代才子李敖在台北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3岁。
李敖一生恃才傲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但他的离去,却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
名嘴蔡康永就遗憾地说:“他一个人身上,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个江湖就不在了。”
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李敖,到底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拍案叫绝的文字呢?
关于爱情
男人对女人应多一点爱、少一点了解;女人对男人应多一点了解、少一点爱。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关于婚姻
女人对婚姻的看法只有一种,男人对婚姻的看法却有一千零一种。
成功的丈夫,是钱多到妻子花不完;成功的妻子,是找到这种丈夫。
男女之间的本质就是相互欺负,我强,我欺负你,你强,你欺负我。
关于朋友
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才是对的。敌人要从宽认定;朋友要从严录取。
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正义。
朋友与律师都要讲究立场的。不同的是,后者要付钱,前者可免费。
关于工作
工作要做到“被饭催”而不是“等吃饭”,这样才及格。
我的职业和屠户有一点相像,就是每天要杀许多猪。只是他用刀、我用笔而已。
第一流商人不论景气不景气,都要赚钱;第一流作家不论畅销不畅销,都要写书。
关于人生
喜欢你喜欢的,打败你不喜欢的,活过你讨厌的。
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行。
关于人性
笨人的可怕之处并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好人只需要做一点坏事,就被骂;坏人只需要做一点好事,就被捧。
会品味的人不必会炒菜,认识路的人不必会开车。
所以爱钱是因钱不够多,所以爱权是因为权力太少,所以被骂是因为自己不够大。
体重200磅的人来说,当务之急已不是减肥,而是找到205磅的人站在他前面。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而打之;老虎过街,人人喊打而不敢打。
被狗咬到了,狗要反省;被疯狗咬到,人要反省;疯狗咬到疯子,双方一起反省。
关于战斗
真正第一流的强者,他一定不管造次与颠沛、荣枯与浮沉,永远保持他的本色,以本色示人,以本色战斗。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我从不让小人受罪一次,我让他痛苦一生。
关于努力
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在暗室里,我要自造光芒。
低手对不如意的事,是唉声叹气;高手对不如意的事,却能化成对自己有利。
关于成败
所谓失败,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成功也许只要两步,那失败就是成功的一半;成功也许需要十步,那失败就成功了十分之一。
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
世界上最讨人厌的一种话,就是失败者的理由。
关于学问
别人的学问只是电瓶,所以要常常充电;我的学问则是发电机,无电可充——我一身是电。
头脑不好大多都是读书学习不够,不钻研就敢乱说话,这是很蠢的,没有能坐下来的功夫,就没有做学问的功夫。
关于祖国
生离死别有两种,一种是对人的,一种是对土地的。
我住中国,我是中国人。
因为台湾跑不掉,早晚会统一的,历史是很无情的。
关于自己
如果我不是李敖,我愿是李敖第二。
我从来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话……我会照镜子!
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说。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李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趁现在还活着,我要努力超越自己。要让大家看到,今年的李敖和去年的李敖不一样,而明年的李敖与今年的又不一样。
这就是李敖,他的一生,总在不断刷新自己,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的一生,活得轰轰烈烈,不管别人评说,只顾谈笑风月。
有人爱他爱到发狂,有人恨他恨到入骨。但是我们都不愿去想:如果世界没了他,到底会安静成什么样子。
李敖之后,中国再无此等奇人!
文 | 傅国涌
(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
导读
李敖有过人的才气,有生花的妙笔,有悬河之口舌,更是洞穿了人性的弱点,懂得如何把握公众的心理,他有才,这一点,与他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的萧孟能也不否认,“有才无德啊”,这是萧孟能最后的一声长叹。
44年前,26岁的李敖在《文星》杂志发表一篇《老年人与棒子》的杂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台湾思想文化界搅起了一次次波澜,是《文星》给李敖提供了表达的平台,还是李敖成就了《文星》?多年来,海峡此岸的读者听到的都是李敖一个人的独白——“多少浮云世变,使我觉得,为文星而作战的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风雨如晦,水深浪阔,我再做多久也不知道,但是,我不会终止,我不会背弃文星的理想,我总朝前去了!”我也曾经一再地被这番经典式的表述所感动,李敖从《文星》出道,为《文星》入狱,他几乎成了《文星》的化身,是“文星”理想不折不扣的捍卫者。李敖先是以反传统、反权威的激烈姿态登上台湾文坛和思想舞台,接着又以反国民党专横独裁的“斗士”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长期以来大陆这一边所知道的就是这样一个李敖。然而,李敖最近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明白地指出,如果自己留在大陆,那一定是另一种玩法,他自称可能就是另一个王洪文,他说自己才不会那么笨。
真实的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性格中的缺陷、他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围绕着他的那些是是非非……这一切我们所知甚少,乃至一无所知。南京作家范泓的最新出版的《与李敖打官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撕开了第一个口子,使我们通过文星书店和《文星》杂志创始人萧孟能与李敖的恩怨纠葛、官司成败看到李敖的另一面,或者说另一个李敖,一个“斗士”之外的李敖。
大陆读者往往是从李敖的笔下知道萧孟能其人的,其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出版史、期刊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萧孟能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的儿子,却有着满脑子自由的思想,1957年他创办《文星》杂志,1961年大胆起用青年李敖,挑起“中西文化论战”,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发表大量有锋芒的思想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终于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在出了98期之后于1965年12月被查禁,1968年4月,苦心经营了18年的文星书店也被迫关闭,“文星”的时代从此进入了历史。萧比李年长14岁,从1961年起他们有过长达十八年的莫逆交情,萧欣赏李、信任李,正因为如此,当萧因债务缠身、暂时离开台湾时,才会把所有的财产包括房产、股票、收藏以及一切文件、契据、图章等毫无顾忌地交给李敖,放心地交给李敖全权处理。不料半年后,当萧回到台湾却发现李敖并无归还委托其保管、处理的财产之意,总计被侵占财物的价值在2000万新台币以上。经多方劝说、交涉无效,萧孟能被迫以“侵占和背信罪”将李敖告上法庭,时在1980年8月。对于这场官司,当时台湾大大小小的媒体及香港《明报》等报刊都曾有过连篇累牍的报道,纷纷扰扰,风云满天,那个年代的人几乎都有所闻。但对大陆读者来说却还是完全陌生的。
李敖手中有笔如刀,加上无与伦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赋,包括他手里攥着萧孟能亲笔的那些字据,所以当他站在法庭上,真是顾盼自雄,侃侃而谈,时不时抽出一份证据来,即使他的妻子胡茵梦舍婚取义、毅然出庭作证,证明李敖将萧孟能的房子、古董字画等据为己有,仅她记得的就有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的画,还有扇骨、青花瓷器,以及她印象最深的“红匣子泛黄卷上”的乾隆御批;即使舆论一边倒,从台湾到香港,“众口铄金”,无不认为李敖欺世盗名、见利忘义,但是由于缺乏“积极证据”,法庭一审还是判处李敖无罪。但在二审时,李敖遇到了萧孟能的杀手锏,那就是他为萧氏处理财物时亲手写下账单长卷(“李氏账卷”),收支记录事无具细都记在上面,曾交给萧过目,留下了副本。当二审法庭出示这一证据复印件时,李敖惊慌失色。最后二审判决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狱6个月。李敖不服,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上诉书,但却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顺便说一句,这场官司打的是刑事官司,并未附带民事赔偿,所以李敖虽然输了官司,锒铛入狱,但他侵占的巨额财物依然归他所有。直到生命的终点,萧孟能仍为那件绢绸的“乾隆御批”而心疼不已。
对于这次坐牢,李敖向来讳莫如深,偶尔提及他也只强调国民党黑手介入,这是对他的政治迫害,完全回避侵占罪本身,而是当作“光荣的”“第二次政治犯入狱”。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此后李敖对萧孟能长达多年的“疯狂”报复,“除了在文章中一再丑化、消遣‘孝子萧孟能’外,行动上更是赶尽杀绝;诸多计谋,层出不穷,一再断绝萧孟能的社会关系,并以自己及其弟李放、密友刘会云,以及朱婉坚等人的名义检举、控告萧孟能民刑事案件达卅五件之多。使萧孟能缠讼多年,三天两头就要找律师,跑法院……花甲之年的萧孟能为了怕搞乱讼期,还得特制个一览大表。”这是吴祥辉1986年出版的《李敖死了》一书中的概括,范泓说“卅五件”还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而且萧孟能有两次被李敖告发,以“侵占土地罪”、“违反国家总动员令”入狱。在这些之外,李敖还曾几次向警察举报、并亲自带人在凌晨敲开萧孟能女友(后来的妻子)王剑芬的家,前去“捉奸”。甚至派人在王家邻近租下房子、设计圈套,报复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当68岁的萧孟能被李敖以“诬告”罪控告,面临第三次入狱前夕移居美国,黯然离开台湾。而李敖继续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姿态傲然挺立在岛上,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时光怎样流逝。
众所周知,李敖有过人的才气,有生花的妙笔,有悬河之口舌,更是洞穿了人性的弱点,懂得如何把握公众的心理,他有才,这一点,与他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的萧孟能也不否认,“有才无德啊”,这是萧孟能最后的一声长叹。其实这不仅是萧孟能一个人的看法,与李敖共同生活过的胡茵梦在其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中更有对李敖入木三分的剖析。胡茵梦眼中的李敖“无法诚实面对自己的人格失调”,“他对人总是猜忌怀疑,从来没有诚心和人相处。”“他的心中只有钱,为了钱他可利用任何不法手段赚钱”。比如四海唱片公司将李敖的一首诗谱曲灌成唱片发行,李敖事先曾当面同意,事后却索赔180万元新台币。比如他每天站在窗前用望远镜观察对面一个大厦的工程,想找出施工差错,预备将来以此威胁建设公司送他一栋房子。媒体更是大肆渲染李敖向辜振甫的“中国合成橡胶有限公司”“诈财数百万”,其中牵涉萧孟能的退股金。
胡茵梦零距离看到的李敖:一、自囚、封闭,不抽烟、不喝酒、不听音乐、不看电影、不打麻将,没有娱乐,只有写作;二不敢亲密,对最亲近的人也防着一手;三、洁癖、苛求、神经过敏;四、寒冷恐惧;五、绿帽恐惧;六、歇斯底里,等等。李敖在她的心目中不再是一个“具有真知灼见又超越名利的侠士”,而是一个“多欲多谋、济一己之私欲”者,他们的婚姻因此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从结婚到离婚前后不过三个月零二十二天。
如今《与李敖打官司》的三个主角,萧孟能已与2004年在上海谢世,终年84岁。曾经风情万种、上过美国封面的电影明星胡茵梦也早已年华老去、淡出公众的视线。只剩下七十岁的李敖依然风头十足,在凤凰卫视开坛“李敖有话说”,海峡的这一边,长久以来我们见到的都是他的书,听到的都是他的一面之词。萧孟能病逝后,李敖在电视中说:“我的老朋友萧孟能死掉了,84岁,死在上海……”他自然想起了《文星》当年,“这段历史对很多人说起来,已经很遥远了”,“我再不说没有人能够更仔细地说出这段历史”。然而,他有勇气直面当年的“侵占罪”,他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不可否认,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深浪阔的台湾,他曾经是“斗士”、“英雄”、“青年偶像”,但在这些眩目的光环之下显然还有另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李敖。范泓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凡夫肉胎的李敖。(来源:“十点公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