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赖清德就职一周年评论

分类:新上线/ /44 阅读

“攘外必先安内?”——赖清德就职一周年总结

2024年1月13日,赖清德以40.05%的得票率艰难战胜了没能“蓝白合”的侯友宜、柯文哲,当选台湾领导人,并且在5月20日正式就职,至今已经几乎一年了。

很多年后,赖清德如果还有机会回忆往事,他可能会说:“我在凯达格兰大道工作的第一年,也没别的,大概三件事:第一是提出了“大罢免”,第二是关税战直接向美国跪了,第三个就是搞了个台独“赖十七条”。如果还有一点,那就是抓了郑文灿和柯文哲,这对我打击异己非常关键。”

 

一、上岸第一剑,先斩“太子爷”

“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谁都没能想到,赖清德执政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先抓了同为民进党重要人物的郑文灿。

郑文灿先后担任过桃园市市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要职,号称蔡英文的“太子”,在蔡英文执政中后期的布局中,隐隐然有“蔡系”接班人,未来挑战大位的趋势,自然也就成为了赖清德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谁也没想到赖清德上台后的第一剑竟然直接砍向“党内同志”。

要知道,赖清德只是险胜,而且民进党是丢了立法院的“朝小野大”局面,即便是第三党的柯文哲和民众党也依然还有一战之力;两岸之间更是困难重重,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紧迫感。在这个情况下,执政不到40天的7月6日这天,检调力量就直接将过57岁生日的郑文灿拘押,随即8月就移送起诉,虽然至今在种种斡旋之下,乃至逼着主审法官辞职避灾,案件并未判决,但是郑文灿的政治生命基本已经结束,乃至所谓的“英系”都有随风而去的感觉。

赖清德通过这种稳准狠,直击要害的极端操作,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对自己和蔡英文这么多年恩恩怨怨的一个总结。(配图为郑文灿收押)

 

二、“宜将剩勇追穷寇”,痛击落水柯文哲

可能就是现在,各位悠闲的看着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台北土城看守所中的柯文哲,都会深深悔恨为什么要在2023年11月23日的台北君悦酒店,在郭台铭、黄珊珊等人的怂恿下,和国民党一拍两散,“蓝白破局”。如果当时的柯文哲能够足够自知、自制,现在恐怕不会在看守所里吃“红烧鱼丸”了(“红烧鱼丸”来源于柯文哲进入看守所后的首日菜单食谱)。

如果能够保持“蓝白合”的局面,那么侯友宜—柯文哲的搭档组合很有可能赢得50%以上的选票,击败民进党,成为这四年的台湾领导人。而与侯友宜只是依靠国民党基本盘不同,柯文哲是真正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在短短不到10年时间里,从一个医生,成长为岛内政坛最具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实际上成为赖清德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因此,几乎是在“解决”郑文灿的同时,赖清德又出手将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送进了看守所,在清除党内最大反对派后,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党外对他最有威胁的政敌。

利用法律手段和检调力量,快速果断将政敌置于“死地”(某种程度时物理意义的),赖清德的毒辣。(配图为柯文哲入监)

 

三、“朝小野大”的立法院与民进党的“黑熊”、“青鸟”

赖清德执政面对的首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朝小野大”,立法院中,国民党占据52 2(亲蓝无党籍)席,民进党仅有51席,如果考虑到与民进党已经走向对立的民众党的8席,民进党已经属于议会少数党,因此赖清德很难推动执政,而国民党(联合民众党)则在三个方面制约赖政府:

第一,人事案,以宪法法院法官、NCC委员任免为代表,全力狙击民进党势力掌握司法与行政资源;第二,预算案,蓝白合作,创下删减预算超过6%的记录,暂时遏制了民进党通过财政预算,收买选票、回馈金主;第三,修法,通过修改《选罢法》、《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强化立法院权力、强化地方权力(国民党现阶段在立法院及地方政府占优势)。

面对这种情况,赖清德和民进党没有选择传统的妥协与交易方式,换取施政的展开,而是果断参考“太阳花”运动的旧例,发动“黑熊”、“青鸟”等年轻激进支持者,对立法院展开围攻手段,企图阻止蓝白两党推动议案进程。但是显然有限暴力手段是无法取得合法的成果的,而且持续的围困行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赖清德和民进党的政治形象,因此赖清德迅速将行动转移到下一阶段。

 

 

四、“大罢免”——是“釜底抽薪”还是“得不偿失”

12月3日,同样面对朝小野大局面的韩国尹锡悦发动的失败戒严,给了赖清德以强烈的刺激与启示。显然现代政治生活不可能接受高度暴力手段——戒严,那么赖清德很迅速的调整策略,展开人类政治史上史无前例的全面“大罢免”,也就是对全部35名区域立委和3名原住民立委发动“罢免案”,到今天为止,已经有35人通过一阶段,其中另有9人通过二阶段,国民党整体岌岌可危。

笔者在多期《台湾局势简报》中反复提到,今年上半年(至少到8月)“大罢免”将是岛内政治生活真正的主题。因此着重讨论这一话题。

首先,“大罢免”是为了维持赖清德的威权统治,只有实现“大罢免”的目标,将部分国民党委员罢免,并选举上民进党委员,才能使得赖清德的施政能够顺畅。

其次,赖清德通过“大罢免”可以团结民进党内部派系。赖清德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除了抓捕郑文灿得罪了英系,其与“新潮流系”以外的民进党派系关系也并不融洽,因此需要借助“大罢免”这一话题,团结党内各派一致对外。

比如“朝小野大”的局面除了赖清德受损外,长期担任民进党立法院总召集人的柯建铭,声势地位一落千丈,这个长期掌权的政客,在这一年里权势受损,行为处事越来越乖张蛮横。赖清德搞“大罢免”,正中其下怀。“大罢免”一旦成功,柯建铭不但能够成为多数党“党鞭”,更有极大机会代替韩国瑜,成为新的“立法院院长”,达到其人生权力的顶峰。而国民党丢到的议席,也会成为民进党内各派别分赃的战果。(不过以赖清德为政处世的风格,本人恐怕到时候民进党内部会先乱起来)。

第三,大罢免本身就是赖清德甩锅失败执政,同时打击国民党的工具。赖清德这一年的执政,毫无任何成绩(笔者并非粉红,不吹不黑,但是想了半天是真的没有找到),特别是“编列预算案”这种基本送分题都能闹得满城分雨,正好通过“大罢免”,将所有的失败推诿成国民党的阻挠,乃至“抹红”国民党成为北京的代理人扰乱台湾。

通过这半年台前幕后的操作,民进党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综合使用司法打压、金钱开道、舆论造谣等手段,对国民党展开了快速全面而有效的打击。国民党由于朱立伦应对失措,全党也缺乏反抗所必须的资源,因此被打的溃不成军。

但是国民党依然还是同样对民进党部分立法委员成功的展开了反罢免,同时相继提出“倒阁”、“倒赖”等动议,虽然形式不利,但是毕竟还是制造起了一定的舆论,加上赖清德的大罢免本来就毫无道理的政治操作,对岛内民众观感,特别是摇摆不定的中间选民,还是造成了不良观感。

总之,大罢免是赖清德在“朝小野大”的现实局面下,通过总结前半年失败执政经验和尹锡悦失败的戒严行动后,高度“创意”的政治行动,并且成功的将国民党逼入了绝境。未来2-3个月,是赖清德的疯狂计划取得成功,还是国民党经受考验站稳脚跟,都未可知,这次“大罢免”也是对台湾普通人政治良知和政治智慧的一次大考。甚至可以说,是对“和平统一”是否可以实现的一次重大检验。(配图: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赵少康,随着今年党主席大选临近,国民党内部也是暗流涌动)

 

五、“爸爸,我给你直接跪下了”——特朗普冲击与关税战挑战

随着特朗普上台,过去四年拜登-蔡英文的联动体系迅速终结:拜登将台湾作为制衡中国的一枚关键节点,同时台湾因为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半导体供应链优势地位,成为拜登政府“友岸外包”、“芯片四方联盟(CHIP4)”重要一环。蔡英文则依托“非红供应链”、“价值观外交”,妄图倚美谋独。

但是特朗普政府将注意力转回国内,意识形态价值观较弱,外交上对台湾并不重视。政治上不搞“民主同盟”,经济上主张将供应链迁移回国内,而不只是要求移出中国。拜登-蔡英文的联动体系存在的基础荡然无存。

但是赖清德团队显然对这种突变的局势缺乏判断和应变能力,直到今天依然还在沿用蔡英文时期的论述,显然不合时宜。特别是4月2日面临32%新关税冲击后,进退失据,完全投降。综合新关税前后赖清德政府的应对措施有:

①坐视台积电赴美投资1650亿美金,事前无消息,事后不阻拦,更对联电等其他供应链企业转移赴美不敢干涉。坐视“护国神山”被搬空,丧失台湾唯一的战略资产。

②在美国施压下,主动放弃新台币市场汇率,导致新台币40年来最大规模升值(2天接近10%)。

③加大对美采购,特别是高价购买美国天然气和加大美国农产品进口,导致民进党基本盘之一的农民示威抗议。

④出台的应对措施规模力度有限,仅新台币880亿,且其中夹带私活,并未真正全部用于应对关税冲击。

⑤受制于中美关系和台湾的特殊地位。台湾的谈判代表团始终未能与美国政府展开正式关税谈判,且谈判团成员主要为政治官员而非业务官员,因此未来即便开展谈判,恐怕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大罢免”的掩盖,赖清德团队在对美关税问题中的投降立场并不明显,反而可以借口中美关税战的大背景,积极强化自身美国的“友好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恶果会逐步显现。毕竟报纸可以撒谎,但是钱包不会。(配图为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

 

六、“赖17条”、“三场军演”——台独金孙究竟有多少战争风险

赖清德执政不过短短一年,大陆就先后发动三场大规模军事演习(联合利剑2024A、联合利剑2024B、海峡雷霆2025A)以应对其三次讲话(5·20就职讲话、双十讲话、“赖17条”讲话)

特别是3月13日,赖清德突然抛出“5大国安及统战威胁”,并提出“17项因应策略”(即“赖17条”),并首次直接将大陆定义为敌对势力。可以说是直接改变了李登辉1991年修宪以后对两岸关系的根本定位,是政策上的“法理台独”。

由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并不急于武力统一台湾;台湾内部,在李登辉99年“两国论”、陈水扁2002年“一边一国”两次碰壁后,在蔡英文时期通过创设“中华民国在台湾”论述,在理论上本来已经规避了“台独法律化”所带来的战争风险;而美国也并不希望,更无把握与中因为台湾问题展开军事对抗。因此原本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海战争爆发的概率接近“0”。

但是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是,赖清德高度的权力欲望,毫不妥协且睚眦必报的执政风格,只是不断激化岛内政治冲突的烈度,导致岛内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社会矛盾不断累积。一旦这一切问题集中爆发,并反噬回赖清德本人和周围小团体利益。那么很有可能,赖清德会进一步铤而走险,将内部问题外部化,直接突破台独红线,逼迫中国在并无必要且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以战争手段完成统一,从而引发中美直接军事对抗,乃至全球局势剧烈动荡。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也是赖清德未来至少3年执政期,我们需要高度观察、研究与预判的。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5 热门短剧资讯网(www.69shuba.ac)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