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热门短剧/ /591 阅读
24岁女星猝逝背后:娱乐圈的"方框"何时才能少一些?
"这年头连演员去世都得靠片尾字幕的方框来官宣?"《无忧渡》片尾那个刺眼的方框符号,把24岁的夏依丹永远定格在荧幕里。朋友那句"有的约定真会变得遥遥无期",看得人心里直发堵。
这事儿整得跟悬疑剧似的——2022年还在剧组活蹦乱跳的姑娘,杀青九个月后突然就没了。家属三缄其口,片方装聋作哑,要不是眼尖的网友发现演职员表上的方框,怕是到现在都没人知道娱乐圈又折了棵好苗子。您说这叫什么事儿?现在演员的命都跟草芥似的,连个正经讣告都混不上?
咱掰着手指头数数,光今年被"方框"框走的年轻演员都能凑桌麻将了。前脚某选秀爱豆猝死在练习室,后脚就有特约演员累倒在片场。这些孩子跟外卖小哥似的玩命赶场,结果挣的那点钱还不够买半平米北京厕所。您说他们图啥?就图演职员表上那个带方框的署名?
娱乐圈这套"生死潜规则"早该改改了。现在的情况是,十八线演员活着时候没人疼,死了倒能靠方框上热搜。某剧组场记跟我吐槽:"我们这行当的保险买得比农民工还便宜,出了事制片方第一反应是查合同违约金。"听听,这特么是人话吗?横店群演宿舍的蟑螂都比某些资本方有人性!
说到夏依丹这姑娘,履历看得人鼻子发酸。从《传闻中的陆神医》的花魁到《无忧渡》的分身,两年拍了四部戏,全是平台短剧。这类剧组堪称影视圈的血汗工厂,三天拍一集都是常态。有个短剧导演私下说:"现在平台按点击量算钱,演员NG超过三次就得自费盒饭。"好家伙,这哪是拍戏啊,简直是电子厂流水线装零件。
更魔幻的是死亡时间线。去年8月13日去世,今年4月新剧照播不误。资本的血盆大口可不管什么天人永隔,该收割的流量一粒都不能少。想起某视频平台高管的名言:"观众要的是角色,谁关心幕后的演员是死是活?"这话说得,跟火锅店老板说"食客要的是毛肚,谁管牛疼不疼"有啥区别?
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还能刷到夏依丹生前拍的甜宠剧。镜头里姑娘笑得跟朵向日葵似的,谁能想到这笑容背后是连轴转36小时的通告?某短剧制片人跟我交底:"这类小成本剧全靠演员硬撑,主演高烧39度照样得拍淋雨戏。"知道的说是拍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满清十大酷刑现场直播。
粉丝们现在炸锅了,要求公布死因的声浪越来越高。但您猜怎么着?平台方装死,经纪公司神隐,连个像样的追悼会都没见着。倒是某视频网站趁机把她的旧剧打包成"纪念专题",会员价涨了五块。这波操作,堪比殡仪馆卖死者同款寿衣还包邮,缺德都缺出行为艺术了。
看看隔壁韩国怎么处理艺人后事。去年某顶流自杀,三大台停播综艺默哀,经纪公司股价直接腰斩。反观咱们这儿,资本把演员当一次性筷子使,用完了往方框里一扔了事。有个老制片人说漏嘴:"现在签新人合同都带着'意外条款',赔偿金还没道具保险费高。"
夏依丹的朋友圈停更在去年夏天,最后一条是杀青时抱着花束的合影。照片里姑娘眼角还粘着特效妆的血浆,配文"终于可以睡够五小时了"。谁能想到这竟成了遗言?现在打开她参演短剧的弹幕,满屏飘过"方框警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啥新型弹幕玩法。
这行当的荒诞事能写本百科全书。某剧组给群演买的意外险,受益人填的是制片主任;某平台短剧片尾的方框,用的是免费字体库里的符号;更有甚者,把已故演员的AI换脸剧照拿出来招商。鲁迅先生要是活到现在,估计得把"吃人"二字写成霓虹灯挂在横店大门口。
说来讽刺,现在视频平台搞"纪念专题"比办白事还积极。点进去一看,全是需要VIP才能看的付费内容。这哪是缅怀啊,分明是坟头蹦迪还收门票钱。想起某过世老戏骨的儿子哭诉:"父亲去世三年,肖像权被用了八百多次,维权函摞起来比骨灰盒还高。"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我们在片尾字幕看到下一个方框时,是该为逝者点蜡,还是该把视频平台的会员费砸他们脸上?对此你怎么看?